在全球面板产业供过于求的大背景下,面板厂商投资的步伐明显放缓。夏普在日本的大尺寸面板产线传出关闭的消息。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了业界对于面板产业当前状况和未来走向的深入讨论。
在美国总统拜登出席微软在威州兴建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活动时,他对特朗普时期的“美国制造”政策下的投资案表示不满。特别是富士康原计划在威斯康辛州建设的10.5代液晶面板厂,经过数度更迭和规模调整,最终未能实现。原本的投资计划已经转变为生产服务器和云端运算用网通设备,反映了产业趋势的变化和企业的灵活调整。
在日本方面,夏普旗下的大阪堺工厂也面临转型。由于大尺寸面板业务持续亏损,夏普计划在今年第三季度停止生产,并转型为人工智能AI数据中心。这一决策是夏普实现轻资产化目标的重要一步,也是在全球面板产业供过于求背景下,企业寻求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与此同时,台湾面板大厂友达也在积极调整生产结构。在2023年12月底关闭新加坡面板厂后,友达开始将台湾部分面板生产线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这反映了台湾面板厂商在面对产业供过于求压力时,所采取的积极应对策略。
国际数据资讯公司(IDC)资深研究分析师陈建助指出,现阶段面板产业供过于求,厂商多严控生产以避免价格下跌。他进一步分析说,台厂在海外设液晶面板厂面临缺乏产业聚落的窘境,投资成本高昂,这导致许多项目在设厂阶段即告失败或改变投资方向。
针对台湾液晶面板产线,陈建助建议面板厂进行活化,如转型生产新一代面板技术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ED)面板,或投入半导体先进封测制程等。他强调,台湾面板厂需要转型,不再局限于纯面板生产,以适应产业变化和市场需求。
对于鸿海集团在美国和日本的投资案,陈建助认为这些投资受到地缘政治风险的影响。鸿海集团试图通过在美国投资来降低风险,但由于缺乏当地零组件工厂支持,导致生产成本大增,最终不得不调整投资内容。而在日本的投资则是为了分散地缘政治风险,但夏普的堺10代线仍面临供过于求的竞争压力。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争议,请联系客服。